新队员课堂——传动篇
为了确定新队员对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,提高新队员对知识了解的全面性,培养新队员共同合作意识和刻苦钻研精神,车队决定开展新队员课堂,让新队员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讲,老队员对其进行查漏补缺,及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。
传动组演讲新队员:刘闻骁
01
传动组内部组成
02
传动比
传动比是输入轴角速度与输出轴角速度的比值。可以理解为两个大小齿轮啮合,它们的转速比,主动轮转3圈,从动轮转1圈,传动比就是3;如果主动轮转1圈,从动轮转2圈,传动比就是0.5。汽车变速箱挡位越低,传动比越大。意思是在低档位时,是一个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旋转,随着挡位升高,小齿轮也逐渐变大,直到两个齿轮一样大,甚至超越被带动大齿轮。
03
滚子链
滚子链是由滚子、套筒、销轴、内链板和外链板组成。内链板和套筒之间、外链板与销轴之间分别用过盈联接固联。滚子与套筒之间、套筒与销轴之间均为间隙配合。当内、外链板相对挠曲时,套筒可绕销轴自由转动。滚子活套在套筒上,工作时,滚子沿链轮齿廓滚动,减轻了齿廓的磨损。链的磨损主要发生在销轴与套筒的接触面上。因此,内、外链板间应留少许间隙,以便润滑油渗入销轴和套筒的摩擦面间。内、外链板制成8字形,是为了使链的各剖面具有相近的抗拉强度,也可减轻链的质量和运动时的惯性力。
04
气动换挡
气动换挡的基本构造:本装置由气瓶、气缸、减压阀、电磁阀组成。
原理:通过换挡拨片拨通开关,通过ecu控制电磁阀进气出气,其次进气由气瓶流向减压阀,通过减压阀控制出气气压,气压大小决定气缸提供多大的换挡推力。最终出气由电磁阀流向气缸,根据压强差使得气缸有个向上的力矩,带动换挡摇臂从而实现换挡的完成。
?为什么要采用气动换挡呢?
(1)气动换挡与传统手动机械换挡相比,换挡操作轻便,执行迅速。
(2)相对于电磁换挡,气动换挡技术更加成熟较为容易
(3)气动换挡可以缩小驾驶舱的空间,节约造车的材料成本
(4)压缩的气体空气容易获得,实现空气的无偿利用,节约了换挡的动力成本。
(5)换挡系统稳定,换挡的成功率高
(6)选用合适的气瓶使整个系统的质量较机械换挡更轻,减少车辆的总重量,使车辆在相同耗油量情况下跑的更远,降低油耗,提高赛车的性能。
(7)制作相对比较简单,安装简单便捷,便于检查和维修,实用性强。
05
电动离合
电动离合主要组成部分为:挡位传感器、换挡力传感器、线束、显示单元、电机执行机构(如图1)、电控单元(图2-3)。
06
舵机
舵机工作原理:接收机发出讯号给舵机,经由电路板上的IC驱动无核心马达开始转动,透过减速齿轮将动力传至摆臂,同时由位置检测器送回讯号,判断是否已经到达定位。位置检测器(电位器)其实就是可变电阻,当舵机转动时电阻值也会随之改变,由检测电阻值便可知转动的角度。
07
差速器
差速器的这种调整是自动的,这里涉及到“最小能耗原理”,也就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倾向于耗能最小的状态。例如把一粒豆子放进一个碗内,豆子会自动停留在碗底而绝不会停留在碗壁,因为碗底是能量最低的位置,它自动选择静止(动能最小)而不会不断运动。同样的道理,车轮在转弯时也会自动趋向能耗最低的状态,自动地按照转弯半径调整左右轮的转速转弯时,由于外侧轮有滑拖的现象,内侧轮有滑转的现象,两个驱动轮此时就会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附加力,由于“最小能耗原理”,必然导致两边车轮的转速不同,从而破坏了三者的平衡关系,并通过半轴反映到半轴齿轮上,迫使行星齿轮产生自转,使外侧半轴转速加快,内侧半轴转速减慢,从而实现两边车轮转速的差异。
差速器工作方式
汽车在弯道行驶时,外侧的车轮会出现拖滑,内测的车轮会出现滑转,这样会增加车辆的行驶阻力,轮胎磨损也会加剧,同时还会使车辆转弯困难。而差速器可以在这时让两个车轮产生两个相反方向的力矩,通过半轴反映到半轴齿上,迫使行星齿产生自转,使内侧半轴齿转速减慢,而外侧加快,从而让两侧的车轮的转速实现差异化,实现差速。
河北工程大学凌云车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