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电磁阀 >> 电磁阀资源 >> 10年老工程师经验技巧传授如何判断PL
在现在的制造业工厂中,PLC在自动化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虽然PLC设备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但也存在故障的风险,进而影响到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方面,对于维护的需求更加迫切。因此,下面简单介绍下几个常见的PLC故障排查方法。
PLC输入与输出
一只小小的PLC灵活地控制着一个复杂系统,所能看到的是上下两排错开的输入输出继电器接线端子、对应的指示灯及PLC编号,就像一块有数十只脚的集成电路。任何一个人如果不看原理图来检修故障设备,会束手无策,查找故障的速度会特别慢。
鉴于这种情况,我们根据电气原理图绘制一张表格,贴在设备的控制台或控制柜上,标明每个PLC输入输出端子编号与之相对应的电器符号、中文名称,即类似集成电路各管脚的功能说明。
有了这张输入输出表格,对于了解操作过程或熟悉本设备梯形图的电工就可以展开检修了。但对于那些对操作过程不熟悉,不会看梯形图的电工来说,就需要再绘制一张表格:PLC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表。
该表实际说明了大部分操作过程中输入回路(触发元件、关联元件)和输出回路(执行元件)的逻辑对应关系。实践证明如果你能熟练利用输入输出对应表及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表,检修电气故障,不带图纸,也能轻松自如。
输入回路检修
由于现场环境的原因,输入设备的电气元器件及连接电路易出现故障,如开关、接触器、传感器等,一是元器件本身有故障,开关、继电器、接触器的触点易打火或氧化,出现烧坏或接触不良的故障,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不稳定或失灵等;二是连接线路的故障,如短路、断路,线路的绝缘下降而接地,接线端氧化或锈蚀出现接触不良。以上故障通过观察或用万用表测量,大多能发现问题,对症处理即可。
输出回路检修
首先将执行机构切至“硬操”控制状态,手动操作,观察执行机构能否正确动作。如果“硬操”不正常,应检査执行机构电气控制部分是否正常,执行机构是否卡滞,电动机、继电器、电磁阀、电动调节阀动作是否灵活。“硬操”正常,再切至“软操”,用输入信号操作来判断故障的部位。检査故障时除考虑器件本身的因素,还应检查故障是否由外部原因造成,负载过大,机械卡滞出现的过流对电气触点的影响或损坏。
程序逻辑推断
工业上经常使用的PLC种类繁多,对于低端的PLC而言,梯形图指令大同小异,对于中高端机,如S7-,许多程序是用语言表编的。实用的梯形图必须有中文符号注解,否则阅读很困难,看梯形图前如能大概了解设备工艺或操作过程,看起来比较容易。若进行电气故障分析,一般是应用反查法或称反推法,即根据输入输出对应表,从故障点找到对应PLC的输出继电器,开始反查满足其动作的逻辑关系。经验表明,查到一处问题,故障基本可以排除,因为设备同时发生两起及两起以上的故障点是不多的。
PLC自身故障判断
一般来说,PLC是极其可靠的设备,出故障率很低,但由于外部原因,也可导致PLC损坏。
一只工作电源为V的接近开关,其输入PLC信号触点两根引线与接近开关的V的电源线共用一根4芯电缆,一次该接近开关损坏,电工更换时,错把电源的零线与输入的PLC的公共线调错,导致送电时烧坏了3路PLC输入点。
一次系统电源变压器零线排因腐蚀而中断,导致接入PLCV电源升到V,烧坏了PLC底部的电源模块,后整改时增加了/V的隔离控制变压器。
西门子S7-的PLC输出公共端标1L、2L等,工作电脑为ACL1N表示,+24V电源为L+M表示对初学者或经验不足者容易搞错。如果错把L+M当作V电源端子,送电瞬间即将烧坏PLC24V电源。
PLC、CPU等硬件损坏或软件运行出错的概率几乎为零,PLC输入点如不是强电入侵所致,几乎也不会损坏,PLC输出继电器的常开点,若不是外围负载短路或设计不合理,负载电流超出额定范围,触点的寿命也很长。
因此,我们查找电气故障点,重点要放在PLC的外围电气元件上,不要总是怀疑PLC硬件或程序有问题,这对快速维修好故障设备、快速恢复生产是十分重要的,因此PLC控制回路的电气故障检修,重点不在PLC本身,而是PLC所控制回路中的外围电气元件。
仅供学习(侵删)